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揭晓

中国化学会      2016-01-06
导读: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于1983年,是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主要表彰在化学科学某一学科、化学应用、化学教育领域能够创新、改进并独立完成工作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化学青年工作者。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于1983年,是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主要表彰在化学科学某一学科、化学应用、化学教育领域能够创新、改进并独立完成工作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化学青年工作者。奖励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10人,并给与1万元奖金/人。如下10位获得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他们分别是:

1. 程义云(华东师范大学)

2. 关正辉(西北大学)

3. 金一政(浙江大学)

4. 李震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 刘涛(大连理工大学)

6. 聂舟(湖南大学)

7. 汤平平(南开大学)

8. 王博(北京理工大学)

9. 袁荃(武汉大学)

10. 赵远锦(东南大学)

获奖人及其成果介绍如下:

1.png

程义云 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

主要研究树形高分子化学,针对高分子基因载体、药物载体开展系统研究。提出氟化修饰方法用于提高多种高分子载体的基因转染效率,制备了一系列新型肿瘤微环境或外源刺激响应的药物载体,并将多维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树形高分子药物输送系统的表征分析。

程义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6月出生。本硕博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m. Chem.Soc., Angew. Chem. Int. Ed.等高水平刊物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70多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png

关正辉 教授
西北大学

关正辉教授扎根于我国西部,主要从事有机化学中新反应、新方法等基础理论研究,探寻碳氢键羰基化、酮肟/烯胺环化合成含氮杂环的方法学,拓展芳胺/烯胺/酮肟的新反应类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关正辉教授,1981年2月出生。2004年获兰州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兰州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后任职于西北大学。自独立工作以来在J.Am.Chem.Soc.、Angew.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曾受邀参加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第8届、第9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并作分会邀请报告。荣获了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12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3年陕西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4年首届陕西省化学优秀青年奖、2015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6年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等荣誉。

1.png

金一政 特聘研究员
浙江大学化学系

主要研究溶液工艺光电材料(如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相关的材料化学、器件工程与器件物理等问题。

金一政特聘研究员,1982年10月出生。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英国Sussex大学获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10月至今任职于浙江大学。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等项目。在Nature、J. Am. Chem. Soc.、Adv. Mater.、Nano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引用18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工作(与彭笑刚教授合作)入选2014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1.png

李震宇 教授
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研究领域为理论与计算化学,主要致力于开展面向材料物性与生长反应过程的理论设计与计算表征,近年来在石墨烯生长机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李震宇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9月出生。1999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获学士学位,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随后在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从事博士后工作,2007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迄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引用2800余次,H因子为26。三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0余次。先后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唐敖庆青年理论化学奖等荣誉。

1.png

刘涛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围绕信息存储领域科学问题,主要从事分子基磁性材料的合成与功能研究,尤其关注利用外界刺激(如光、热)对磁性能的调控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光磁材料研究方向。

刘涛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9月出生。曲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日本九州大学先导物质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任职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国内的研究成果,迄今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2项,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入选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png

聂舟 教授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主要从事生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围绕功能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开展系列工作,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聂舟,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0月出生。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至今任职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五年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他引1300余次。五年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973子课题2项。个人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曾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卢嘉锡优秀导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以及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1.png

汤平平 特聘研究员
南开大学

主要研究新药开发为导向的天然产物全合成以及氟化学。首次实现高效、高选择性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Schilancitrilactones B 和 C的全合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几种新的氟化方法,可以实现复杂分子的后期氟化反应。

汤平平特聘研究员,1980年12月出生。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任职于南开大学。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国际一流化学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申请专利2篇。2012年破格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以及天津市青年千人计划。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1.png

王博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

立足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薄膜材料,面向国防安全等重大国家需求,首次提出并发展了穿插编织和合成后聚合等新的设计合成方法学,赋予MOF薄膜在爆炸物检测和绿色储能等领域的新功能和新应用。

王博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光电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1982年10月出生。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化学材料学硕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材料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美国PDI材料公司,现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在Nature、Science、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Sci.、Energ. Environ. Sci.、 Chem. Commn. 和Chem. Eur. J.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20余篇论文。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第二批)。

1.png

袁荃 教授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主要从事基于多孔材料的生化分析研究,实现具有配位作用阴离子辅助的金属氧化物有序介孔结构的控制合成,发展基于DNA功能化介孔复合材料的药物控制释放和生物成像的新方法。

袁荃教授,1982年2月出生。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佛罗里达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后任职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5篇,被引次数达1170余次,H因子19。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26次。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等荣誉。

1.png

赵远锦 研究员
东南大学

主要从事胶体晶体的组装与功能、以及微流控芯片研究。基于微流控技术及胶体自组装方法开发了多种新型微载体,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芯片技术。

赵远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9月出生。东南大学获本硕博学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后任职于东南大学。已发表SCI论文67篇,其中46篇影响因子5以上,18篇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被他引1200余次(H因子为20)。研究成果共获授权专利12项,其中2项已转让。先后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以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荣誉。

编后:截止到目前已有288人获得本奖,其中已有9人当选中科院院士,大部分获奖人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并仍工作在科研一线。中国化学会于2015年4月启动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共有72人申报,经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最终授予上述10位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颁奖仪式将于2016年7月1日的第30届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同期举办,以表彰获奖人在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绩。


来源|中国化学会   编辑|化学加

官微 化学加 2016-01-06同时发出

投稿合作邮箱:cs@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