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有机化合物在农药、医药以及材料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年里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现有的氟化试剂仍然存在合成步骤复杂、获取不便、原料昂贵、难以保存和大规模使用受限等...
由于苯炔是高反应活性和非极性的中间体,基于苯炔中间体的不对称催化是挑战性难题。近日,清华大学罗三中教授课题组在Angew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电化学氧化生成苯炔和环己炔中间体的方法,并成功与手性伯胺催化...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永君教授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郭林教授团队等单位合作,成功截获多种金刚石多型体,并制备出了韧...
6月3日,Nature刊发了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邓旭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Design of robust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并被选为当期封面。...
6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刘建全博士与KTH-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有机化学系Markus D. Kärkäs博士合作撰写的题为“Closing the ...
CH4-CO2重整过程在转化利用CH4的同时可以大量利用CO2, 从而成为一项“绿色”的化工技术而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尽管如此, 该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决定了反应需要高温, 而且其副反应容易产生积碳...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王伟毅副研究员在深海微生物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ytotoxicNitrogenated Azaphilones ...
碳碳键的构建是有机合成化学的核心。传统的格氏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魏悌息反应、羟醛缩合反应等的价值就在于其解决了碳碳键构建中的某一关键问题。近代有机合成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
由于H/D的同位素差别非常显著,在分子中引入氘原子可以调节分子的化学性质,在药物设计,分子影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2017年,氘代丁苯那嗪获得FDA批准上市,就是利用了氘代甲氧基在代谢中表现出的高稳...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有机与功能材料团队的曹德榕教授、唐浩教授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在利用AEE性质的共轭柱芳烃聚合物超分子网络构建超高天线效应的人工光捕获体系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近期,温州大学杨植教授课题组由血红素作为诸多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受到启发,结合仿生催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开发出了基于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固定的血红素人工模拟酶,用于高效促进硫转化,以提升电池性能。...
制作具有更大容量的硬盘需要突破原有磁性材料的超顺磁瓶颈。单分子磁体由于在高密度信息储存、量子计算机和自旋电子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一直受到化学、物理及材料学家们的高度关注。但单分子磁体普遍存在...
6月15日,《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期刊在线刊登了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贾彦兴教授团队在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Total S...
近日,上海大学理学院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于洋研究团队以“Molecules in Confined Spaces: Reactivities and Possibilities in Cavita...
有机硅重点实验室徐利文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不对称钯催化构建硅-碳键新成果;在Science China Chemistry发表硅介导创制新型手性氨基酸衍生物方面新进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长期的纳米生物安全性研究的基础上,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下,经过八年攻关,成功研发“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纳米)胶束药物”,将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该技术已实现转让,...
石油加工业是东营市利津县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利津县以高精尖项目建设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条,加速打造千亿级有机化工产业基地。...
自从2015年李峰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并实现自由基的双线态电致发光以来(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7091-7095),有机发光自由基因其集光、电、磁性质于...
2020年6月12日,化学领域顶尖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我院刘文研究员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Vi...
近日,北京大学化生学院翟宏斌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通讯论文,报道了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 B, (–)‐conidioge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