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11家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科技历史人文工程。十余年来,已有近六百位老科学家接受采集,全国上...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骞爱荣教授研究团队在骨质疏松症治疗靶点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团队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从遗传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发现RNA结合蛋白—人抗原R(HuR)是一个重要...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颜徐州教授团队在化学综合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具有稠密轮烷骨架结构的机械互锁聚合物气凝胶(Mechan...
6月22日(星期三)19:30-20:30,上海皓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将为大家带来主题为“picoSpin台式核磁在中间体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的直播,欢迎准时收看直播。...
近日,北京大学张艳锋教授课题组基于基底台阶边缘诱导取向和晶格匹配诱导外延生长两种机制的协同作用,在具有高密勒指数、Au(111)单晶的近邻面上,实现了单一取向排列、单层MoS2条带的控制生长,通过完美...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王金兰教授课题组在电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Universal Descriptor for Complicated Interfacial Effect...
化学加网络公益论坛第9期将于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14:00-16:30举行,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国生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系罗三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刘心元教授等三...
化学加网络公益论坛第9期将于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14:00-16:30举行,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国生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系罗三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刘心元教授等三...
化学加网络公益论坛第9期将于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14:00-16:30举行,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国生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系罗三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刘心元教授等三...
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遴选出400名拟入选人员,现对其中367名拟入选人员进行公示,军队、国防科工等系统的33名拟入选人员另行组织公示。...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姜志忠课题组在小型铅基堆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腐蚀领域知名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上,中科院青促会会员罗林为第一作者,姜...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张岩教授团队以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David E. Gloriam教授团队,在5-羟色胺受体结构和功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解析了5-HT4、5-H...
近日,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方棋洪教授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杨勇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题为“Heterogeneous lattice strain strengtheni...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孟庆波团队近年来在铜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在高质量铜锌锡硫硒薄膜制备、界面调控、器件载流子动力学和电池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
近日,安徽大学先进材料原子工程研究中心朱满洲/康熙研究团队与湘潭大学的裴勇教授展开合作,通过控制团簇内核的金属组成实现团簇材料的发光类型调控,并在原子级别上探究了团簇荧光和磷光的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以“...
AuI与Ar-I的氧化加成可原位生成反应性的AuIII催化剂(Ar-AuIII-I)。与AuI 催化剂和其他过渡金属催化剂相比,Ar-AuIII-I可能具有不同的反应性。近日,东华大学胥波课题组报道了...
油滴在水表面铺展成膜是18世纪中期发现的一个经典现象,启发了界面反应、Langmuir-Blodgett单分子膜等技术的诞生。与此相对,水溶性溶剂液滴与水接触时,并不能形成稳定界面,一般发生混溶而非...
近日,上海有机所麻生明院士、张雪副研究员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参与的铜催化炔丙基草酸酯的氰化反应,从而合成了一系列多取代联烯腈衍生物。同时,通过荧光淬灭实验、CV实验、自由基捕获实验、不同光催化剂...
超分子材料,由有机小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组装成规则结构,由于其多维结构和高度可调的官能团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其中,环糊精 (CDs) 的疏水内腔和亲水外表面呈现出有前景的电化学应用。...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李微研究员和谢唯佳副教授合作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 :15.336)上发表了关于多种复杂脱氧糖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