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龙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201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李灿院士、韩洪宪研究员和Ryuhei Nakamura教授)。因发现氧化锰水氧化稳定电压窗口,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17年,获得RIKEN- DICP国际项目资助(IPA),赴日本留学,担任国际项目助理研究员。2019至2022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2025年,担任RIKEN研究员。因PEM电解水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工作,荣获RIKEN“梅峰奖”。此外,李博士长期担任Nature Catalysis、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权威期刊的同行评审。2025年2月,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研究团队,担任特任教授。
李爱龙博士致力于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包括水氧化反应、电解水制氢、时间分辨同步辐射光谱电化学、生物质与煤基小分子电催化转化等,发表了多篇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论文,其中包括发表于 Science 和 Nature Catalysis 等顶级学术期刊的工作。发现了γ-MnO2电催化剂的“电催化水氧化稳定电压窗口”,实现了强酸条件下稳定催化水氧化,并首次将其应用于PEM电解水(Angew. Chem.,2019);进一步提出“晶格氧稳定性”策略,成功提升了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包括Co3O4(Nature Catalysis,2022)和γ-MnO2(Nature Catalysis,2024);针对铱的稀缺性问题,开发出了高度稳定且原子分散的六价铱催化剂,实现了超过1.5亿水氧化周转数的高稳定性(Science,2024)。此外,李爱龙博士与能源化工企业合作,共同申请了3项PCT国际专利及20余项日本专利,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