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2022合成生物学相关融资事件及食品行业代表公司

来源:生物基智库      2023-01-19
导读:全球范围内对合成生物学产业的持续推动,预示着未来几年,合成生物学将迎来突破底层技术、选品转化验证的重要阶段,成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必争赛道。

2022年将尽,新的资本风口展现出了强劲的“吸金”能力——它就是合成生物学。这个被国家列入“十四五”规划、被美国国防部誉为未来重点关注的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吸引了红杉资本、高瓴创投、经纬创投以及美团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和企业入局。目前合成生物学主要的应用领域集中在医疗健康、食品饮料、工业化学等方面。据CBInsights测算, 预计2019-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中,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8.8%。其中,食品和饮料领域的规模复合增速排名首位,达64.6%。

2022合成生物学相关融资事件盘点

2022年国内合成生物学赛道依然炙手可热,多家头部投资机构纷纷布局, 微构工场、未名拾光、贻如生物、百葵锐、擎科生物、森瑞斯、蓝晶微生物等企业相继完成融资。甚至有多家企业在一年中完成2轮甚至2轮以上融资。其中,蓝晶微生物以8亿的融资额刷新了国内合成生物领域的融资记录。

1674109724138411.jpg

(图片来自:新道蓝谷)

一、功能食品方向的合成生物企业一母乳低聚糖(HMO)

1、一兮生物

成立于2019年的一兮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肠道微生物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2020年5月成功合成了HMO中的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目前已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

与传统方法合成的HMO的工艺路径不同,一兮生物通过自主研发基因修饰菌株平台——GMM平台,将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有机整合,并基于GMM平台建立的数据--菌株--预测--验证的“EVIDENCE-BASE”研发路径,通过改变数十个基因的代谢通路,利用机器学习对整条代谢通路进行模块化整合,能大幅度提升HMO中2’-FL的生产得率,从而降低工业化生产成本。

截止目前,该公司共完成2轮融资,时间最近的一轮是在2021年8月。

2、芝诺科技

瞄准HMO的企业不仅有一兮生物,还有芝诺科技。其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利用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技术,开发高附加值天然产物。该公司通过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底盘微生物进行基因定向改造,通过发酵、分离等工艺,对这些菌种的产物进行工业化放大。

目前,其主要产品方向包括母乳低聚糖(HMO)以及新型微生物色素,且在HMO上已经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能力,能够实现在一千升的发酵罐条件下实现高产率发酵生产。

商业化落地层面,芝诺科技主要是与跨境电商新消费品牌合作,向国外功能性食品企业提供母乳低聚糖。公司目前还在推进与国内奶粉知名企业合作,为后续批准通过的大规模应用做准备。

3月14日,芝诺科技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嘉程资本、中信资本等。

二、 功能代糖

1、态创生物

态创生物瞄准的方向是小分子肽和赤藓糖醇。其公司在2021年2月注册成立,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解决了多种合成物质的量产问题,目前包括小分子肽、赤藓糖醇等几十种物质已实现量产,产能拓展到了万吨的量级,主要面向消费品添加领域。该公司创始人张志乾透露,2021年公司收入近亿元,预计在2022年可实现数亿元的营收。

态创生物表示,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肽类原料,活性方面比传统化工合成提高了一倍。除了自建团队之外,他们还在尝试与细分领域、具备渠道资源优势的销售合作建立子公司,共同来拓展单个品类的市场。

自2021年3月起,态创生物已经完成了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IDG资本等。3月14日,该公司完成最新一轮A+轮融资,金额达数亿美元。

2、弈柯莱生物

弈柯莱生物专注于生物酶催化及合成生物学,其核心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健康食品、诊断试剂、生物医药、营养健康、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

弈柯莱生物在酶的设计与改造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建成了包含20,000+种酶的酶库;同时还建成了酶的高效设计与改造平台,能够根据催化反应需求利用机器学习预测和筛选酶,并通过高通量筛选与测试对酶进行快速人工进化。其致力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生物催化产品的供应商。

2022年1月21日,弈柯莱生物与金禾实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弈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将基于各自的技术及资源等优势,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天然甜味剂、食品原料减糖等食品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也将联合开发新一代代糖。

自2018年至今,弈柯莱生物共完成4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弘晖资本、招银国际,淡马锡等。该公司目前处于上市辅导期,拟申报科创板上市。

三、 蛋白

1、PerfectDay(外企)

PerfectDay是一家人造牛奶公司,利用发酵技术制造的乳清蛋白,因含有与一般牛奶无异的β-乳球蛋白(Beta-lactoglobulin),获得美国FDA认证为真正的“牛奶”,而非一般植物奶。

在成功研制出蛋白质后,PerfectDay收购了合成生物制造商ScalableBioFoundry,以扩大蛋白生产。

2、昌进生物

昌进生物是一家可食用微生物合成蛋白研发商,通过“细胞工厂”来制造“奶”。据悉微生物蛋白的生产主要分为两种发酵体系:生物质发酵和精密发酵。该公司在这两种体系上均有布局。

其生物质发酵技术路线完成了特色菌种开发和系列发酵工程技术以及产品应用场景设计。产品具有低碳排放、高蛋白、高膳食纤维、0碳水、低卡、低脂、可改善肠道菌群等特点。精密发酵技术路线完成了全新CJ底盘细胞改造,实现了牛乳蛋白和羊乳蛋白表达。据昌进生物称,与在生物合成领域被广泛使用的大肠杆菌和木霉等底盘细胞相比,提升了安全性,具有表达蛋白纯度高、分离纯化难度小、预期成本低等特点。

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关键底层技术建设,预计2022年开始初步实现产业化。

昌进生物预计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一套反应罐系统(占地约600平米)可替换1000万升牛奶蛋白,如果以未来100套反应罐系统计算,可减少碳排放约124万吨。在节约耕地方面,未来100套反应罐系统,换算成种植豌豆,可置换约200万亩耕地。

四、微藻基

1、德默特

与上面提到的方向不同,成立于2019年的德默特聚焦于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微藻基产品,希望提供基于微藻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其通过微藻合成生物学技术,改变功能脂质、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的制造方式,从而达到替代传统石油化工、农业生产方式的效果。

该公司称,利用合成生物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藻类的经济性状,通过对藻类细胞生产油脂的关键基因进行编辑,能使其油脂含量提高超10倍,还表示,公司已经储备了海量的经济藻种库资源。

目前,德默特研发及生产的产品包括功能脂质(如类胡萝卜素、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等,主要应用于食品、膳食补充剂、化妆品和动物营养领域。

2022年3月17日,德默特完成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来自红杉种子基金。

五、总结

整体来看,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功能食品、功能原料等领域有着多种多样的应用可能,形成了包括母乳低聚糖、功能代糖、人造奶、胶原蛋白、微藻基等多个细分的赛道方向,产生了平台型企业、原料型企业、终端产品企业等不同的企业类型。大多数企业都是近年来才成立的创企,由此也可看出合成生物学的确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向。

具体到应用层面,有少部分企业已经进入到量产以及商业化落地的初期阶段,但大部分企业仍在产品研发、量产实现阶段,截至目前整个合成生物学领域还未出现一个商业化落地非常成熟的“范例”。

深度布局合成生物学的国内上市食品企业

近些年来,在一众初创公司纷纷成立的同时,也有着许多应用端领先企业进行着技术布局,他们同样是合成生物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我们在此为大家梳理盘点了 “深度布局合成生物学的国内上市食品企业”,其分别是:安琪酵母、梅花生物、嘉必优。

基于自身的“十四五”产业规划与技术创新发展方向,业内知名酵母公司安琪酵母正在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化创新发展、探索新赛道的尝试,其主要是通过与市场中的合成生物学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来对合成生物学进行布局。

2021年5月22日,安琪酵母与合成生物学企业森瑞斯成立合资企业“湖北安琪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安琪出资400万元。据介绍,该合资企业旨在共同推进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基础开发工业大麻和新材料橡胶的生产中试及其产业化项目。

2022年7月14日,安琪酵母还与另一家合成生物学企业微构工场成立合资企业“湖北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安琪现金出资4000万元。而该合资企业则是将着力推进以合成生物的方式生产可降解PHA产品的中试和产业化。

此外,在安琪酵母2021年年度报告中,还透露了其关于合成生物学的其他布局:“公司不断加大合成生物项目产学研合作力度,与上海陶宇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开展多方式对外技术合作,已储备一批有潜力的合成生物项目。”

梅花生物是国内从事氨基酸研发生产的知名企业之一,拥有着成熟的菌种优化、生物发酵及工艺推广技术。自从2021年开始,合成生物学成为了梅花生物年度报告当中的主角,在2022年半年报中,梅花生物这样写道:

“公司从2010年起致力于合成生物学菌种改造平台、工业放大平台(发酵、提取)的搭建。十多年来,合成生物学平台高速运转,建成了全系产品的“设计-在研-储备-推广”全生命周期链条体系。

公司研发团队综合利用蛋白质工程、系统代谢工程和发酵工程手段,理性重构微生物细胞工厂的代谢途径,整合代谢流分析、碳平衡计算等单细胞水平表征参数,提升氨基酸菌种迭代效率,构建多代工程菌种,2022年上半年已有谷氨酸、苏氨酸、鸟苷等新一代升级菌种陆续投放生产。”

此外,在6月6日梅花生物召开的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董事长王爱军对参会的投资者表示:公司未来还将在合成生物学技术上持续投入,设计优化氨基酸等多品类生产细胞工厂,升级基因编辑工具等,将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扩展到芽胞杆菌等更具挑战的工业微生物领域。

从事ARA、DHA及SA等原料研发和生产的嘉必优,早在其 2019年的年度报告中,就明确将合成生物列入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当中。

经过多年的投入,在2022年半年报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嘉必优在该方向上布局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公司已打通合成生物学全技术链条,目前,公司正在筹建智能研发平台,集成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智能发酵测试平台及高通量检测平台。

截至2022年上半年,基于构建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公司开展了 2'-FL、3'-SL、虾青素、依克多因、EPA、麦角硫因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其中,2'-FL已完成中试,获得96%纯度的产品,正在进行法规许可申报阶段,3'-SL已完成实验室全套工艺优化和验证,正在进行中试前准备;人工酵母合成虾青素项目进入中试阶段,并产出了虾青素菌体,具备产业化基础;基于地衣芽孢杆菌的α-熊果苷合成项目底物转化效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正在进行中试前准备。”

结束语:

从国家宏观层面的关注、到入局企业们层出不群、再到资本蜂拥而至,合成生物学无疑成为了明星赛道,但在“热”的关注之下,从业者还需“冷”处理,持续做好产品与商业落地,稳扎稳打,才能让整个行业成为真正的“风口”。


参考来源:生物基智库、36氪、投资界、植提桥、新道蓝谷、解码合成生物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