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认知中,诺贝尔奖常被贴上“自由探索”“基础研究专属”的标签,仿佛只有在象牙塔中无目的的好奇心驱动,才能孕育出诺奖级成果。但历史与现实早已打破这一偏见,诸多获奖成果均源自以产业应用为明确目标的科研...
在新能源产业与绿色化学技术深度融合的当下,氟化工材料的创新合成路径不仅关乎产业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生态环保与技术安全的发展方向。2023 年,英国牛津大学Gouverneur团队在《Science》发...
上海交通大学陈志敏课题组报道了基于动态动力学拆分策略的不对称亲电硫代反应,成功实现了螺旋手性含硫氮杂-[5]螺烯的高效、高对映选择性合成 。...
2025年9月26日,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李荣金教授团队在Adv. Mater.报道了一种可重构不对称异质结器件(RAH),成功地将“感知—计算—存储”三大功能整合到同一个微小的电子器件中,为柔性和轻...
苏州大学龙亚秋教授/黄斌副教授团队开发了灰侧耳菌素类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中用于F 环内酯构建的收尾策略,由此获得了此前未能实现的C7-及轴向C8官能化的灰侧耳菌素衍生物。...
9月26日,《科学》(Science)杂志刊发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在贵金属催化领域的重要进展。团队提出“原子抽提”新策略,实现了贵金属催化剂中原子利用率接近100%,为低碳高效的化工生产开辟了新路径...
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Andrew McNally课题组报道了一种用于合成同位素富集嘧啶的同位素交换方法。...
近日,印度中央药物研究院与科学与创新研究院的Ravindra Kumar团队报道了一种通过Wolff-型重排实现非张力环酮(n = 4-8)扩环的有机催化三组分模块化合成方法,成功构建了环稠合BN等排...
在9月22日举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上,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
近日,武汉工程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单位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题为《Copper Single-Atom Decorated Micro...
202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伟波团队受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发表题为“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to constr...
近日,南开大学讲座教授中村荣一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题为“Rapid, Low-temperature Nanodiamond Formation by Electron-beam A...
在含能材料研究中,如何同时实现高能量、低感度和高耐热性,是横亘于科学家面前近一个世纪的全球性难题。传统材料往往难以兼顾三者,提升某一性能常以牺牲其他属性为代价,成为制约高性能含能材料发展的核心瓶颈。近...
近日,德国哥廷根大学Lutz Ackermann团队报道了一种镍电催化策略,实现了吡咯烷与苯甲酰胺衍生物之间的直接、脱氢C-H/C-H交叉偶联,高选择性、高效率地合成了一系列β-芳基化吡咯。该反应在无...
近日,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在《Nature Catalysis》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Ir1Cu1双金属催化剂(Ir1Cu/ND@G...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代表了一种革命性的显示技术,已在全彩色显示中成功实现商业化并逐步成为主流显示技术。发光材料对OLED器件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商业化应用的蓝色荧光OLED仍面临效率较低的问题...
近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David J. Procter课题组使用SmI2作为一种高效催化剂,实现了双环[2.1.0]戊烷(即房烷)酮类与缺电子烯烃的...
中国海洋大学徐涛教授课题组致力于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复杂多环骨架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并通过逆向化学生物学方法解析天然产物的生命调控功能。近日,课题组完成了(−)-Psychotriadine的首次不对称...
江南大学化工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采用浸渍法将乙酰丙酮铑负载到Mn2P2O7载体上,基于可控H2还原触发载体中的磷(P)活化,从而实现了MnPOx物种向Rh团簇表面的定向迁移,形成的MnPOx微孔膜(孔尺...
青海盐湖所镁基储氢课题组刘虎团队联合陕西科技大学侯小江副教授团队在镁基储氢材料方向取得系列进展,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