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传播知识,传承经典,向这些学界著名的化学主编们致敬!看看有您母校的老师吗?

来源:化学加      2016-02-18
导读:“尊重化学知识,感恩化学主编”,自去年6月28日化学+网发起这个活动以来,已先后得到了包括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兰大、厦大、复旦、中大、川大、北师大、东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大、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苏州大学、华南理工、福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核四〇四公司、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国内40多所大学或机构共50多位主编、副主编的热情参与并支持。期间也先后得到中国新闻网、中国化工报、光明网、央广网、搜狐网、财经_中华网、新浪辽宁频道、凤凰网_宁波频道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传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即使是电子图书不断普及,纸媒不断消失的今后,相信各学科各阶段的教科书依旧会是最后的守护者。上图这些大学化学教材书伴随着一代代学子成长,对于每位化学相关学科的毕业生来说,在他们的化学学习、科研和工作中想必更是留下过难忘的记忆。今天,化学加继续带你一起来重温、欣赏!

“尊重化学知识,感恩化学主编”,自去年6月28日化学+网发起这个活动以来,已先后得到了包括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兰大、厦大、复旦、中大、川大、北师大、东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大、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苏州大学、华南理工、福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核四〇四公司、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国内40多所大学或机构共50多位主编、副主编的热情参与并支持。期间也先后得到中国新闻网、中国化工报、光明网、央广网、搜狐网、财经_中华网、新浪辽宁频道、凤凰网_宁波频道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传播。

本篇继续展示其中第31至第54位老师的赠书,以表达我们由衷的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后面还将分期展出,直到第108位。为什么定108这个数字,几层缘由请见文末。



化学+网邀您寻找最美铺路人

三重大礼感恩化学主编筹书活动介绍

(仍在进行中)

 

一、 主办单位

“化学+网”(www.huaxuejia.cn)创办方广州萃英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二、 活动主题

尊重化学知识,感恩化学主编!

三、 活动时间

2015年6月28日开始(不设时限,活动拟共筹108位老师的书)。

四、 活动参与对象

化学化工、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制药化学类大学教材、实验书、工具书的主编、副主编。

五、 活动发起缘由

我们的创始人团队第一学历都是化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当年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每学期手上拿到的每一本化学化工类教科书,都是倍感亲切和珍惜,对封面上的主编、副主编们更是格外仰慕。这份情结延续了多年,直至我们创办这个化学+平台。我们最真实的动力之一,就是本着“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你更精彩!”这样的分享理念、真实初衷,想让更多的化学科研工作者、化学老师、化学从业者关注了解化学+通过互联网平台化学+的推动,一是让化学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中国化学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来,让他们的科研、科技成果得到更好的尊重,更高的回报;二是让真正有需求的化工企业可以更方便更精准的获得好的科研、科技成果,进而产业化!最终目的是大家都能更好的服务于化学化工这个大产业,共同为推动中国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迈进做一点贡献!

六、 活动参与方式

1.所有国内外主编过化学化工、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制药化学类大学教材、实验书、工具书的老师,只要您愿意将您过去主编过的以上这些领域的教材中的一本(有5成新以上即可),免费邮寄赠送给本公司收藏展示,并在其中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上祝福化学+网的一些寄语或者“赠化学+ 网”,再签上您的尊姓大名,和落款日期,快递邮寄给我司即表示已参加,快递费可选择到付。

邮寄地址是:广州黄埔区黄埔东路266号怡港大厦B栋708室 黄斌荣收 ,电话:020-82002532、13503080768。

2.如果方便,最好请您留下邮箱地址或联系电话,以便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收到您寄来的书籍后第一时间通过邮箱书面回复确认。如果寄出后1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反馈,您可委托学生查询下快递单或者来电了解情况。

3.参与凭证:一是充分信任我们;二是您可查询一下快递单号,并截个图片;或者保存一下我们回复的确认邮件。

七、三重大礼感恩

第一,化学+网对于赠书老师本人及其弟子的所有科研、科技开发成果,如打算对外转让,化学+网将免费予以推送,将安排在网站靠前位置广告,优先匹配需求单位,并积极协助线下交易撮合。

第二,我们“化学+网”创始团队庄严承诺,如果不久的将来,“化学+网”在国内主板或者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上市后3个月内,首先,我们将参照您寄来的这套教材的封底标价,主编参与的以100倍现金作为酬谢报答,副主编参与的以50倍现金作为酬谢报答;

第三,公司上市后3个月内,我们将同时联系到您的地址,给每位寄送一份有化学+网标志的金贵纪念礼品。

八、活动声明

1.所有赠予的化学类教材书籍,须有正规的出版书号,为您本人亲自参与主编或作为副主编之一,由正规出版社出版;

2.本司对这些赠予的书籍,承诺仅用于本司展示(包括在化学+网的首页“条形码书架”上分期展出)及员工查阅学习之用途,不会用作其它商业用途,不擅自翻印。否则,愿承担一切侵犯作者版权的责任。

3.各主编今后收到的现金酬谢,按规定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部分,由各自承担。


广州萃英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8月28日 更新

寄书地址:

广州黄埔区黄埔东路266号怡港大厦B708室黄斌荣收

电话:020-82002532,13503080768




我们之前已经展出过部分已赠书的主编们的杰作(见文章“化学+网公益筹书活动”传播时代正能量,开启众筹概念新领域(篇二)),以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和感谢之情!下面我们将从第31位继续展出。



31-32.《应用量子化学》、《分子反应动态学》、《场与介观约瑟夫森结的相互作用》、《量子相空间中的反应散射理论》、《原子簇的结构规则和化学键》主编:李前树

李前树,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二十四届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阻燃学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三届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国兵工学会第五届理事和阻燃材料研究国家专业实验室第二届主任。现任《中国科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中国化学会量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期刊《分子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阻燃学会主任,旅英中国华人化学科学和技术学会顾问,世界理论有机化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副代表,吉林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八所高等学校兼职教授。

李前树老师转赠已仙逝的唐敖庆先生的《唐敖庆科学论文选集》。唐先生,我国著名的理论化学家,“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原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7月毕业于西南联大并留校任教。1946年到194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50年初回国,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授。1952年调入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化学系任教授,1956年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78年任校长,1986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名誉校长,1992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1年被推选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1981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三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21届和23届理事长。主要从事量子化学及高分子物理化学方面科研和教学工作,与其科研集体合作完成8部专著,发表300余篇论文,先后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其中《配位场理论》和《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分别获一等奖,《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获二等奖,《分子内旋转问题》获三等奖,多次获得部委级奖励。











33.《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与结构》、《有机化学》主编:李艳梅

李艳梅,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导、教授,是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北京化学会理事,中科院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化学通报》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委,《中国大学教学》特约审稿人。







34.《无机化学简明教程》主编:张前前

张前前,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化学系副主任。1983年9月-1990年7月就读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7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1995年7月,中南民族大学化学系任教;1995年7月调入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两次获得国家出国留学基金,先后去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进行研究和双语教学研修。






35.《钚化学》、《核分析技术译文集》、《核燃料循环分析技术》主编:丁戈龙

丁戈龙,兰州大学毕业。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经理、兼中核四〇四分析检验中心主任。







36.《有机化学》上、下册、《牧草次生代谢物》主编:高坤

高坤,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期间于1989获硕士学位,1997年获博士学位,并于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以及2003年11月先后三次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拓扑和动力学研究所留学或做访问教授。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的有机化学创新群体学术骨干,中国药学会甘肃分会理事,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一所所长。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半数以上为《SCI》收录论文。






37.《现代有机合成新技术》主编:纪顺俊

纪顺俊,苏州大学有机化学博士生导师。1980-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系同年留校工作。1984-1995年曾任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副书记、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等、1995年自费留学日本,97年进入博士课程,2000年获得日本立教大学大学院有机合成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10月回苏州大学工作。曾任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有机化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等职。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苏州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2007年11月任苏州市人事局长、党组书记、市编办主任。2011年11月当选为苏州市科协主席。





38.《化学生物学导论》主编:马林

马林,中山大学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85年7月-1996年9月于吉林大学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1996年至今是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生化室工作承担的科研项目编辑。曾在1990年、1991年、1993年获吉林大学单位先进工作者,1994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39.《原子光谱联用技术》主编:严秀平

严秀平,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7和1993年分别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析化学硕士学位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博士学位。1993至2000间,先后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德国Perkin-Elmer仪器公司应用研究部、比利时Antwerp大学研究院痕微量化学研究中心及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地球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获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3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第五届梁树权分析化学奖各1项。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973项目课题等10项。






40.《流体力学(化工)》主编:陈文义

陈文义。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工程流动与过程强化研究中心主任,工程CFD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41.《高分子溶液》主编:张广照

张广照,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分子界面。曾获得冯新德高分子奖(2009和2011),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论文奖(2009),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和2011),安徽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2009)。






42.《环境生物学》主编:黄占斌

黄占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工程系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田水利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西部环境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技推广协会理事,《应用生态学报》和《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等刊编委。






43.《实用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学科前沿与展望》主编:蒋华良

蒋华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11届、12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科技部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专家组成员。曾任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2-2008)。他还任Journal of MedicinalChemistry和ChemMedChem等5个国际刊物的编委会成员。研究方向为发展和应用生物学、化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深入开展药物设计、药物新靶标的发现、药物靶标构象变化与药理功能关系等研究。







44.《介电谱方法及应用》主编:赵孔双

赵孔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京都大学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90年93年分获日本京都大学理学和硕士博士学位。京都大学和厦门大学postdoctor.《膜科学与技术》编委,“非均匀体系介电谱研究方法”获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45.《化学是什么》、《结构化学基础》等9本书 主编:周公度

周公度,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学院教授。1957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在北京大学工作近40年。长期从事晶体结构测定和结构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主讲结构化学基础课近20年。先后到国内外30余所大学和科研单位讲学,发表科研论文和教学文章80多篇,撰写专著和教材十余本,被国内许多大学采用作教材和参考书。同时,是2015年11月19日手书“状书”首个发起“状告CCTV-8”播放误导观众、反科学的“我们恨化学”广告的功臣。


45-1.jpg

45-2.jpg

45-3.jpg

45-4.jpg

45-5.jpg

45-6.jpg


46.《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实验》 主编:王军

王军东北大学教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在北京大学取得无机化学硕士学位,后于东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任化工部感光科学研究院工程师,2009.12-201011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出版有《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书籍。研究方向是稀土氧化物诱导的有机纳米显微合成和电化学催化性能、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共轭聚合物的光复特性、含稀土盐的溶液热力学研究。

 

46-1.JPG



47.《结晶化学》 主编:林树坤

林树坤,福州大学教授、硕导。1997年起担任物理化学党支部书记、化学系第一党支部书记。1998年起兼任化学化工学院党支部纪检委员。所在党支部近五年三次被省委、省教工委评为省级先进党支部。任职以来曾分别获得多优秀教师一次、校教学优秀成果奖四次。目前承担两项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和教学论文约45篇。

 

47-1.JPG

47-2.JPG


48.《有机化学》、《化学与人类文明》 主编:王彦广

王彦广,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浙江大学化学系系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9)。

 


49.《中级有机化学——反应与机理》 主编:吕萍

吕萍,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浙江省第一位有机化学博士。1980年至1990年,原杭州大学化学系学士、硕士、博士。自1995年起,曾5次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访问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系,吕萍老师在教育和科研中已取得卓越成绩,目前其研究领域(方向)为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和生命科学中的标记和荧光探针的合成。

 


50.《固相微萃取原理与应用》 主编:欧阳钢锋

欧阳钢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环境与能源化学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50-1.JPG50-2.JPG


51.《有机化学实验》 主编:陈华 王玉良

陈华,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导。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94年和1999年在四川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陈新滋院士主持的“手性合成与创新药物开放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一年。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曾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有机教研室主任、化学学院副院长、四川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2008-200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2007)。


 





52.《甲壳素化学》、《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
》、《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及其纳米功能复合材料》 主编:王爱勤

王爱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等。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6部;申请发明专利62件,其中授权24件;获省部级成果奖10项。其中,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与系列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3.《地球化学》主编:张德会

张德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导。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54.《金属有机化学原理及应用》主编:宋礼成 王佰全

王佰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及均相催化研究。科研成果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曾5次在国际或双边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宋礼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在金属有机原子簇化学方面,提出了合成铁硫硒碲原子簇化合物的多种新试剂、新反应及新合成方法,发现了双蝶状铁硫络盐的形成反应和双等瓣置换及环化等瓣置换反应,展示了合成桥连及大环四面体簇合物的新方法。设计合成了唯铁氢化酶“三铁三硫”模型物,含光敏剂卟啉环系的模型物,为进一步研究催化产氢功能奠定基础。提出了适于合成富勒烯金属有机物单一导构体的“松散”配体交换法。获2005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4年第一届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等多项奖励。


 




后记:中学简单化学里,我们了解了分子原子离子;大学基础化学里,我们掌握了各种成键方式和反应类型;研究生高等化学里,我们探索了最本质的反应机理和化学的应用,从对化学的感性了解到深入研究,正是这些化学书籍一步步引领着我们不断探索和不断前进。

而这些化学书籍的诞生和成熟,则是那些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化学主编们呕心沥血、辛勤整理的结晶。他们既有对知识的总结,也有对人生的启迪;既有对基础知识的传播,也有对实际应用的指导;既有对经典知识的传承,也有对科学前沿的跟进。

每一本化学书籍都是这些主编们辛劳和智慧的结晶,正是有了这些化学主编们提供的知识宝库和精神食粮,才使得我们的化学学习和科研顺利前进,才有了众多化学成果的诞生,这些化学主编们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感恩!一本邢版的《基础有机化学》之所以三十年来倍受欢迎,就是因为她哺育了一代代的化学人!

化学+,化学工作者之家!欢迎您一起推荐更多化学主编、副主编,感谢您的转发支持,期望有更多更优秀的化学教科书出现,为化学化工领域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说明:本活动拟共筹108位老师的书,定108这个数字,一是象征中国化学类教科书编写领域的一百单八“好汉”、大家;二是用以庆祝萃英化学科技公司成立日期2014年10月8日;三是未来公司真上市后,书价的100倍答谢感恩开支预算合理合适。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