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分析化学新时代 | 首届化学测量学战略研讨会召开,多位院士杰青出席

来源:基金委化学科学部      2018-08-16
导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化学测量学战略研讨会”于2018年06月19日至21日在南京举行。本次会议是化学科学部学科重组、申请代码调整后化学测量学的首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以 “分析化学新时代”为主题,对新形势下化学测量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发展前沿、发展趋势、青年人才培养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充分讨论。来自全国33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院所的70余名化学测量学领域的专家及学者(包括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61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进行全面的学科重新调整,以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分类资助和管理,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学发展的趋势和促进中国化学研究的转型发展。化学科学部将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科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环境化学、化学生物学等8个资助方向调整为新的8个项目资助方向:合成化学、催化与表界面化学、化学理论与机制、化学测量学、材料与能源化学、环境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

  

  研讨会开幕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拥军主持,他主要介绍了化学科学部重组及代码调整的背景及初衷,强调了目前我国基础研究存在源头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原始创新的重要性。

  化学部主任杨学明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新时代基金委“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32字新时代资助导向,强调要做有品位有价值的原创性科学研究。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院士致欢迎词,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基金委的大力支持表达了由衷感谢。

  大会首先由陈洪渊院士围绕“化学测量学的内涵及前沿”做了主旨报告,对学科交叉与融合、测量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创新等阐述了独特的观点。

  江桂斌院士以“化学测量-温故而知新”为题对中国分析化学领域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并从分析工作者的任务、仪器可靠性、研究独特性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谭蔚泓院士以“单个活细胞的化学测量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题,以独特的视角对单个细胞(包括离体细胞和活体细胞)测量领域的特征和面对的挑战、现有的方法、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阐述和憧憬。

  张学记、樊春海、鞠熀先、方晓红、庞代文、刘买利、蒋兴宇等分别从不同切入点对生物界面测量、生物成像、单分子单颗粒分析示踪、生命波谱学、微纳生物芯片等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阐述。

  会议特邀嘉宾化学生物学吴家睿研究员以“化学面临的生物学挑战”为题从化学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化学方法在生命研究中的优势和问题,指出目前存在的研究“碎片化”问题如何能真实地反映生命复杂系统的本质,引发了大家热烈讨论。刚从2018年国际生物传感研讨会回来的张先恩研究员介绍了国际生物传感方面的最新进展及研究情况,强调了中国目前在传感方面的研究论文虽然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传感原理创新及商业化应用方面差距还很大。

  李景虹、毛兰群、龙亿涛、田阳、朱俊杰分别以“电分析化学的进展思考”、“活体电分析化学:挑战与机遇”、“电化学单分子测量意义和挑战”、“脑氧化应激过程分析”、“生物电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为题深入描述了目前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以及电分析测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会专家从电化学成像技术、纳米电化学、单分子电化学、新材料体系界面电分析、微器件及可穿戴器件方面展开了充分讨论。

  刘震、唐惠儒、陆豪杰、许国旺分别从分子识别与检测、人类代谢表型组、蛋白质测量、代谢组和暴露组高覆盖测量等领域阐述了在色谱组学研究领域化学测量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应对方法。郭良宏则从环境健康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对化学测量学研究的需求。

  创新科学仪器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杨学明院士以“创新科学仪器是推动化学测量学的原动力”为题分享了他在科学仪器创制方面的观点和经验。强调科学仪器研究需要对新实验技术发展高度敏感,要以科学问题驱动、目标高远,仪器要有创新性和特色,要仔细设计并确保高质量研制过程,注重细节。

  柴之芳院士从基于大科学装置的化学测量学角度指出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学重器,需要顶层设计,是多学科集成的高度体现,要以科学为导向、以精准测量为出口,是攀登化学测量学高峰的梯子。林金明、高学云、关亚风、黄岩谊、颜晓梅、欧阳证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测量仪器发展的见解并分享了他们在仪器研制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会议讨论环节,汪尔康院士提出分析化学改为化学测量学对传统的分析化学学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化学测量学属于应用型科学,基金委要重视基础,理直气壮地支持基础研究。万立俊院士因公务未能到会,特请赵宇亮院士转达了他对化学测量学的期望,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分析与测量、虚与实、精准与精确、形貌与成分、现象与化学的关系与内涵。赵宇亮院士希望每一位专家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考虑化学测量学的发展,梳理中国在该领域的长处和短板以及化学测量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陈拥军主任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青年学者”为题,高屋建瓴,精辟而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基础研究、中国科技现状、科技评价体系以及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弊端,提出了科学研究的3S境界(Something Unique,Something Important, Something Different)及对青年学者的要求,引发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

  此次研讨会是化学测量学领域的首届高层次会议,既是对我国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重大成果的展现,也是对新时期化学测量学发展战略的一次科学总结、讨论与展望,将对我国化学测量学领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