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1位院士、23位国家杰青!2019“化学材料与生物医学前沿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

来源:同济大学      2020-01-03
导读: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由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联合主办的“化学材料与生物医学前沿论坛”于日前圆满落下帷幕。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晓杰,人才办副主任许维等出席了本次会议。论坛邀请30余位专家主持和作学术报告,包括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3位国家杰青等高水平专家和9名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化学、高分子科学、生物材料及相关领域的青年教师和学生150多人列席会议。

顾祥林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充分肯定了会议举办的意义,对生物医学与材料科学交叉融合,解决生命健康医疗问题提出了期望。论坛联合主席、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程黎明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只有学科交叉,才会有新的科技创新点,才能真正促进基础学科的成果转化。开幕式由论坛主席、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路庆华主持。

科学创造的魅力无限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都源于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科学家自身的兴趣。随着一片片未知领域的开发,化学家们在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后,就会立刻投入到新的研究领域,以期开发出更多新材料、解决更多新问题。科学也就在科学家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步。当一个成熟的领域被开发殆尽之后,研究人员的眼光就会转移到其他相关领域。生命个体活动和生命现象作为大自然最完美的作品自然成为了科学家们孜孜以求、努力攀登的一座高山,在复杂的生物体内存在太多的疑问和惊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樊春海开启了会议的主题,一份《框架核算单分子分析》的报告,让与会师生领略到了DNA分子的奇妙之处。同济大学教授柳华杰带来报告《基于人工DNA自组装的精准纳米调控》,则让人更加深刻体会到了框架核酸的美妙。同济大学教授王启刚的报告《载酶高分子凝胶的生物医学应用》,把酶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通过酶的氧化还原作用,利用电子的传递与转移,可以做医疗诊断、生物材料、神经修复,亦可以做电子传感器件。国家杰青、复旦大学教授俞燕蕾更是把会议的气氛推送到了高潮,与会者聆听了科学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而又专业性强的《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及其仿生柔性器件》介绍。

高分子学科在基础理论转化为应用成果方面独占鳌头

顾名思义,高分子是一类分子量相当高(大于10000)的碳氢化合物,它具有独特的柔性与可塑性。因此,高分子材料一直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实用材料,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高分子材料的身影。另一方面,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又使得其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独占鳌头。

南通大学副校长、教授杨宇民在报告《导电神经移植物的构建和功能研究》中热情洋溢地与大家分享了成果转化之路。同济大学研究员王小荣带来报告《发丝纳米微球核壳材料制备的工业可行方法》,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工业应用离不开基础研究实力增长的客观事实,小小的发丝型纳米微球核壳材料居然能解决橡胶在使用中的耐受性疲软问题。国家杰青、苏州大学教授陈红的报告《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与产业化》阐述了科研成果产业化之路。

青年科学家正领风骚

如果说资深专家多集中于60、70后,这些大咖们做的研究工作对普通人说来说犹如高山仰止、遥不可及,而由70、80后主导的新一代青年科学家们带来的报告则让人感受到地气十足。中科院理化所教授王树涛率先从一个个有趣的生物自然现象出发,利用仿生学原理来发现科学本质。通过对这些科学问题的深入分析、验证与表征,提出了一个个科研新想法。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是王教授竟然能从孩子天真的绘画“蜻蜓没有脖子”的图纸中想到了纳米材料的拓扑结构,因此制备出了可多次往复使用的锁扣式粘性材料,叫人不得不由衷钦佩他对科学研究的投入。艺术与科学是如此的相通,令人着迷。

中科院纳米中心研究员王浩则从发现问题的理论本源入手,抽丝剥茧搬地描述了生物大分子机器是如何调控受体蛋白的寡聚化行为的研究课题。

同济大学80后教授朱融融创造性地将生物相容性好的无机片层状材料搭载上了神经营养因子,并通过材料性能与配比的优化,调控了神经干细胞的命运。该纳米生物材料能够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新生这一发现,为今后将其作为损伤填充材料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修复工作提供了临床应用前景。而90后陈双双博士则从一个非常有趣的题目《走过必留下痕迹》开始,讲述了如何利用循环肿瘤细胞自身的“指纹”特征,对其实施福尔摩斯似的“印记”抓捕过程。她的报告集趣味性、知识性以及哲学性于一体,引起了广泛的科研兴趣,受到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