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顾东风院士:我以家乡为骄傲,我以荣誉为起点

来源:启东融媒   陆一冬 戴丽丽   2020-11-13
导读:从一名普通的机修工,到心血管疾病防治专家,再到中科院院士,顾东风完成了人生中高难度的三级跳。而支撑他跳跃的动力,源于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热爱,对医学科学的不懈追求。

桌子上、窗台上、书柜里,到处堆满了书籍和资料。阜外医院行政楼一个面积不大的房间,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书房。11月30日上午,本报记者见到顾东风时,他刚刚结束一个会议,理性、直接,待人温文随和,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image.png

从一名普通的机修工,到心血管疾病防治专家,再到中科院院士,顾东风完成了人生中高难度的三级跳。而支撑他跳跃的动力,源于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热爱,对医学科学的不懈追求。

差一点失去上高中机会

image.png

1958年,顾东风出生在启东志良中央镇一个普通的家庭。兄弟姐妹六个,顾东风排行老五,是家中的小儿子。

“小时候,见到镇上医生穿着白大褂,背着医药箱为居民看病,很是羡慕。”再加上大哥大嫂都在乡卫生院工作,潜移默化中,顾东风对医生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和崇敬。

1972年当初中升高中时,由于不合理的考生推荐制度,顾东风被排除在高中考生名单之外。临近考试,经好心人帮助,好不容易从乡里争取到一个临时指标,他才急冲冲地奔向8里外的考场,参加了升学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学习。 “差一点我就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从此,顾东风异常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从竖河中学高中毕业后,顾东风被分配到了当年的吕四机修厂当学徒工。每周上班三班倒。在工厂,顾东风接触了一些技术员,对他们技术指导很佩服,暗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

不久,县工业局要发展“高技术”企业,从北京、天津挖了数位技术人员来启东,开发电器产品。经过推荐和遴选,顾东风被调到启东电器厂,后又赴上海电子管厂学习技术。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为顾东风打开了通向大学学习的希望之门,他白天上班,下班后读书。凭着苦学和智慧考上了南京医科大学。

image.png

进入大学后,顾东风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五年的时间,他从宿舍到教室、图书馆和食堂,基本上是四点一线,无暇他顾。在文革中未能有机会打好英文基础,家乡口音又重,大学初期他用中文标注英语读音,课余刻苦自学。

大学时期,顾东风掌握了基本的临床和预防医学知识。临近大学毕业,他深感医学知识匮乏,需要进一步深造。

1983年,顾东风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开始主攻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1990~1992年,他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奖学金,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深造。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二波“出国潮”,大批科技人才赴海外谋求发展,和顾东风同一批出国的人,绝大多数留在了国外。

“我也有过留下来的想法,但最后还是决定回国做点事情。”1993年初,顾东风回到北京。

刚回国时,顾东风居住在简易的“筒子楼”。谈起那段“艰难时日”,顾东风笑笑说,要说一点困难没有也不是真话,但工作很忙碌,大部分时间都在单位和调查现场度过,也没觉得有多难。

百姓提供更实用的防治模型

image.png

“心脏像汽车的发动机,血管相当于油管,油管堵塞,心脏、大脑等器官就会出大问题,我们所做的模型就是预测这些问题。”

顾东风向记者展示了心脑血管风险APP使用方法,在手机或电脑上输入年龄、总胆固醇、糖尿病等指标,并结合中国特色的地域、腰围、心血管病家族史等综合指标数据,便能够借助数学模型,预测个人十年内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心脑血管风险,并根据风险高低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早期改变生活方式等。

image.png

冠心病和脑卒中,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然而,目前关于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多来自欧美人群,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为了开发和验证首个适用于我国人群的ASCVD发病风险预测“中国模型”,顾东风进行了跨越20年的大规模调查和系统研究。

1991年10月,阜外医院牵头完成我国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的现场工作,并由阜外医院流行病研究室负责汇总。作为研究室主任,顾东风参与整理和撰写了题为《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和变化趋势》的重要英文学术论文。

1997年,为研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和流行趋势,顾东风主持开展了重要科研项目“中国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该项研究需要对1991年高血压调查的20多万人进行大规模随访。刚一开始,研究就遇到了许多挑战。首先是时间比较久远,没有电子数据库,档案收集起来难度较大。

image.png

“有的人已经退休或者去世了,档案没有继续保存。有些地方遭遇了洪水等自然灾害,档案遗失了。”顾东风说,这些样本资料对于研究我国疾病谱的转变、心血管等重大慢性病负担和发病死亡影响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当时,我每天想的最多的事,就是如何把这些资料从全国各地搜集回来。”他说。除了寻求卫生部、医科院和地方卫生局等部门的支持外,顾东风在美国校友何江教授的帮助下,成功从美国心脏病学会申请到了宝贵但有限的启动经费。

与此同时,顾东风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帮助组织翻译最新《国际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指南》和编撰印刷《高血压防治手册》等方式,又从国内一些医药公司筹到部分研究经费。

image.png

就这样,顾东风带领科室成员和全国近20个合作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历时4年共搜集17个省市近18万人的调查材料。材料搜集回来后,顾东风聘请资料输录员用近3年时间将资料录入计算机。同时,还组织专家审核搜集回来的调查表格,对调查对象的发病诊断和死亡原因进行核实。经过不懈努力,调查研究的成果陆续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等全球医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揭示了我国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病和死亡影响因素,推动了我国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

image.png

在此基础上,2016年,顾东风领衔的团队,顺利完成了中国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这一研究成果在著名国际医学期刊《循环》杂志发表,杂志主编采访并配发编者按,高度评价该研究有助于促进心脑血管病预测和防控。随后开发了手机APP软件和心脑血管风险评估网页,方便广大民众的使用。

心脑血管风险APP一经推出即受到了社会欢迎,有不少企业跟顾东风接洽,希望能进行商业合作,但他都拒绝了。“这项研究是国家出资进行的,我们就应该提供无偿使用权,造福更多老百姓。”顾东风告诉记者,目前,他和团队正在不断丰富这个模块,以期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实用的预测模型,让心脑血管风险APP更接地气。

经过三十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他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了27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国家15项发明专利授权,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被写入30多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等防治指南、被195部国际专著引用,在国内外心血管与慢性病防控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让敬业与仁爱精神薪火相传

image.png

初冬的北京,蓝天如洗。位于门头沟的阜外医院西山科研基地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这里,也是顾东风的心血管病防治实验室的所在地。

中午12点,A座三楼的实验室内,顾东风正在跟助理研究员李宏帆商讨最新的研究进程。隔壁的办公室桌上,一份盒饭静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

“教授一忙起来就时常忘记按时就餐,我们都习惯了。”阜外医院助理研究员杨学礼说。顾东风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处理行政事务,晚上还要进行科研工作、指导学生,40多岁的时候就有许多白发。

image.png

12:30,顾东风匆忙回办公室扒了口饭。10分钟后,他又召集同事和学生开会,总结前期工作,安排下周的任务。

除了带领团队做科研项目外,顾东风还担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医院副院长、流行病学部主任等多个职务,同时还任国内外多个学术兼职。而众多的头衔中,顾东风最重视的还是“导师”这一角色。

多年来,顾东风培养起来的学生工作于国内外医学及相关领域。学生们有的成为教授、学科带头人、企业家、青年千人专家等学术骨干。他的学生之一,鲁向锋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负责基因组学研究,今年10月30日,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一流杂志《自然遗传》发表了的《东亚和欧美人群跨种族血脂异常的外显子组研究》很有影响力的论文。 

“从2004年开始跟随教授,以前是学生,现在是同事,角色在转变,但精神的传承没有变。”鲁向锋说,“顾教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执着于科研,身先士卒,每天工作很晚才回家,学生们也跟着一起干”。

医者仁心。顾东风作为主管阜外医院教育处的副院长时,总是对学生这样说:“当大夫要有敬业仁爱精神,做好人;做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才能做好学问。”

image.png

阜外医院第一任院长吴英恺院士是顾东风最为敬佩的前辈之一。吴英恺是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的奠基人,在医疗、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翻阅他八十年代发表的流行病学和防治英文论文,你能感受到大医为国为民解除病忧的情怀。”顾东风激动地说,“作为后来人,我们要牢记和传承前辈的初心,沿着他们的道路砥砺前行。”

“看到学生学有所成,发表优秀论文,或接到学生们从海外送来的祝福,就特别高兴”顾东风说。

从青年人身上他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青年学者,让更多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让敬业与仁爱精神代代相传。 

希望有机会回报家乡人民

“我是土生土长的启东人,能够获得科技界最高荣誉,离不开家乡人民对我的关心和培养。”顾东风说,获得中科院院士的消息传出后,除启东市党和政府及领导外,不少家乡老同事、老朋友也来电或短信祝贺,让他很受感动。

“初中时,我是居民户口,父母再加上六个孩子,不到月底,家里的米缸就快剩下一个底,大家就勒紧裤带少吃一点。暑期时常去捡柴禾或割点猪草。”回首自己的学生时代,顾东风感慨万千。

image.png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年少时的日子却充满乐趣。无论是小学、中学,很多老师给了顾东风人生中最早的启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他仍能清晰地叫出许多任课老师的名字。“除感恩父母亲养育和培养外,我感恩于这些家乡老师,是他们带领我走上了学习的道路。”

“我以家乡为骄傲,启东有很多更为杰出的人才,我只是比他们先获得荣誉而已。”顾东风表示,“院士”这份荣誉是对他和团队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国家、中国科学院及所有同行对他的一个新托付,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

这几年回启东,顾东风总是为家乡的巨变而振奋。“启东这几年生活条件好了,水质好了,流行病也少了。基本公共卫生方面建设得有声有色,我感到非常高兴。”他说,启东市人民医院、中医院这两年也在不断发展,医疗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顾东风认为,许多常见疾病还是要在基层医院得到解决,像心脑血管疾病通过预防、早期筛查和针对性的防治,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因此,他希望今后能抽出时间,对启东市居民心脑血管病进行研究,跟基层医务人员交流,指导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把预防和控制方案、价格低及效果好的药品推介到乡村卫生室,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让农村心血管病得到更好防治,造福家乡人民。

参考资料

【1】微信公众号“启东融媒”(ID: qdrmt0513),纪实丨启东走出的首个中科院院士顾东风:我以家乡为骄傲,我以荣誉为起点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