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中国化学会拟推选13位两院院士候选人 | 2021两院院士增选

来源:化学加网      2021-02-23
导读:2月22日,中国化学会公示拟向中国科协推选的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其中拟向中国科协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11 名,拟向中国科协推荐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2名。

image.png


微信图片_20210223103857.png


崔勇,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1999年),随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5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获上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Inorg. Chem. Commun.国际编委。主要致力于手性多孔材料如手性金属-有机框架(MOF)、共价有机框架(COF)以及手性超分子组装体的设计、制备以及其在不对称催化、手性识别和分离以及手性光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http://scce.sjtu.edu.cn/jiaoshi.php?aid=3562&c=6


韩克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山东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0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主要从事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方向包括:(1)复杂体系激发态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2)能源材料动力学机理研究;(3)时间分辨光谱仪器的研发。在JACS、Angew. Chem.、PRL、Nat. Protoc.、Acc. Chem.Re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四百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多次入选汤森路透和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用科学家名录。主编了多部中英文专著。主持完成20多项国家基金项目。曾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荣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http://sourcedb.dicp.cas.cn/zw/zjrck/200908/t20090820_2428107.html


郝京诚,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在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担任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资助(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2年)等。主要从事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在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在提高石油采收率和凝胶技术污水重金属离子吸附净化,以及国家基础材料技术的提升和产业化等方面作出贡献。已在Chemical Reviews、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Langmuir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撰写英文专著2部(章),其中Langmuir论文近100篇,SCI论文他引8000余次。http://cis.sdu.edu.cn/cn/yjry/ljrw.htm


image.png

黄飞鹤,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出生。1996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99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2005年获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博士学位,后在University of Utah化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2005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筹建超分子化学研究小组。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当前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两亲分子、柱芳烃超分子化学、以及非多孔自适应晶体。2003年至今已在国际核心化学期刊上发表超分子化学相关SCI论文300篇,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25069次,H-index为84。2006年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2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3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应邀担任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的顾问编委或编委。 https://person.zju.edu.cn/feihehuang


image.png

黄富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1990年获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1993年获吉林大学理学硕士, 199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1996-2004年先后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西北大学、西门子公司、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4年初以海外引进人才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并任研究员,2010年加入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并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功能新化合物设计与合成、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新型催化材料与绿色技术、新型环境保护材料与应用研究。发表Science、Nature Mater.等SCI论文300余篇,引用15000余次,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入选2015、2016、2017、2018年高被引学者。授权专利86项,其中13项专利许可费达1000万元。

https://www.chem.pku.edu.cn/szll/zzjs/wjhxyjs1/55809.htm


鞠熀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1989、1992年分别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2年留校工作。1996-1997年为加拿大Montreal大学博士后,曾为爱尔兰国立大学,德国Potsdam大学和Münster大学短期访问教授。2011年任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选为国际电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Front. Anal. Chem.》主编,《Sensors》、《J. Anal. Testing》与《Telomere & Telomerase》副主编,《Sci. Rep.》、《Electroanalysis》、《Anal. Lett.》、《中国科学:化学》、《Chin. J. Chem.》,《分析化学》等SCI刊物编委,以及《Curr. Trends Biotechnol. Pharmacy》、《Am. J. Biomed. Sci.》、《J. Tumor》等国际刊物编委,《药学学报》、《分析科学学报》、《中国肿瘤外科学》等刊编委。https://chem.nju.edu.cn/jhx/list.htm


image.png

雷爱文,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2000: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博士。指导老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陆熙炎院士;2000-2003: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 化学系张绪穆教授实验室博士后;2003-2005.3:美国斯坦福大学, 化学系James, P. Collman教授实验室研究助理;2005.3-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金属有机化学,小分子(如O2, N2O, H2O2, NH3, ClO2-等)的活化,旨在发展高效、绿色和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学;发展过渡金属催化的高选择性、高效性的碳—碳、碳—杂原子键形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http://faculty.whu.edu.cn/show.jsp?lang=cn&n=Lei%20Ai%20Wen


image.png

李  彦,教授 博士生导师,1983.9-1987.7 山东大学化学系读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9-1990.7 山东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 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9-1993.6 北京大学化学系读博士生, 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7-1995.6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博士后;1995.8-2002.7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副教授;2002.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教授;2016.1- 2016.2 日本东京大学 访问教授;2016.8- 2019.7 日本东京大学 杰出访问教授(聘期每年2个月)。学术兼职和社会服务:美国化学会 ACS Nano副主编 (2016至今),英国皇家化学会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副主编 (2013-2016)

英国皇家化学会Materials Horizons 顾问编委(2016至今)
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cal Society Review顾问编委(2018至今)
Nano Research编委
《科学通报》编委
《无机化学学报》编委
美国材料学会奖励提名委员会委员 (2017至2018)
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 (2014至今)
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 (2018至今)
国际碳纳米管系列学术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至今)

荣誉与奖励

2018年,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科学家奖
2017年,教学部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第一获奖人)
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5年,北京大学十佳导师
2015年,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第一获奖人)
2014年,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13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9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2008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
2004年,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计划

研究兴趣: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碳纳米管的制备、修饰、表征和应用的研究。发展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方法,通过化学修饰和复合对碳纳米管进行进一步的性能调控,同时发展相应的表征技术以满足可控制备和修饰研究的需求,并探索基于碳纳米管的材料在纳电子、能源及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http://nmns.pku.edu.cn/nmnsnew/yanli.html


卿凤翎,1964年3月生,湖南新邵人。理学博士、教授。东华大学副校长。1990年12月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1月至1992年3月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2年11月至1995年4月美国 Wyeth Research (Pearl River, New York)博士后;1992年4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5月至1996年12月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7年1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5年4月至1999年9月任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元素有机研究室副主任,1999年10月至2009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0年9月起,任东华大学教授,2004年9月起,历任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东华大学校长助理、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东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2016年1月任东华大学副校长。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05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2005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和有机含氟材料研究。自1995年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来发表研究论文220余篇, 2007年3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机氟化学》著作,在国际氟化学和有机氟材料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40余次, 在东华大学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已培养了40余名博士。 2000年起任国际刊物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编委、国家氟化学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国际Moissan 氟化学奖评委。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Bayer青年科学家奖,2014年获中国化学会黄维垣氟化学奖,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https://www.dhu.edu.cn/qfw/listm.htm


汪海林,理学博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NA修饰与分子毒理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卢嘉锡国际团队负责人。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91),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2005年,留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2005年12月,应聘加入中科院生态中心。团队针对多种DNA损伤与核酸修饰,发展出高灵敏分析方法,并已有广泛应用。鉴定出多种可与Tet酶发生相互作用的活性小分子,并揭示了相关的DNA去甲基化新机理。发现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N6-甲基腺嘌呤新修饰,是表观遗传领域原创性突破 (Cell, 2015, Cover)。现已有多篇论文发表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如Cell, Cell Stem Cell, Mol Cell, PNAS, JACS, Cell Research, Cell Discovery, Nucleic Acids Research, Stem Cell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Anal Chem, ES&T。培养2名研究生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名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多名学生获其它冠名奖。 

研究方向: 

高灵敏生物分析与遗传/表观遗传毒理研究 

招生方向: 

生物分析、遗传毒理与表观遗传,欢迎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环境毒理,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学生报考 

专家类别: 

研究员 

社会任职: 

现为Analytical Chemistry, DNA Repair, 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环境化学》、《分析化学》、色谱编委,北京色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http://sourcedb.rcees.cas.cn/zw/zjrck/yjy/200906/t20090612_1038217.html


杨振忠

1968年5月出生,辽宁省开原人

锡伯族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86.9-1991.7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化工专业,本科

1991.9-1994.7 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

1991.9-1997.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1997.8-1998.9 德国BASF公司高分子中心实验室,博士后

1998.10-1999.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9.4-2003.4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3.4-2018.4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8-20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2013.3-2018.4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8.4-至今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学术兼职

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

《化学通报》副主编

《高分子学报》编委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编委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编委

《Chemistry – An Asian Journal》编委

《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浙江大学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2012年 IUPAC World Polymer Congress (Virginia USA),Co-organizer

2015年  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ngress of Pacific Basin Societies (Honolulu USA)——Janus材料分会,Organizer


奖励及人才计划

2000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

2001年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物理创新论文奖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结题特优)

2003年获柳大纲优秀青年科学奖

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2005年获中国化学会-BASF(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Bayer(拜耳公司)启动基金奖

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GM(通用汽车)科技成就奖

2009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3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年获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

2016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http://www.chemeng.tsinghua.edu.cn/polymer/shizi/yangzhenzhong.htm


image.png

郑明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关研究。是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自2007年起担任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亚太区域组织委员会主席,组织协调亚太区域49个签约国先后于2008年和2014年完成了2部《亚太区域POPs监测报告》。他所领导的团队提出的中国二恶英排放清单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履约实施计划》所采纳,他所领导的团队提出的垃圾焚烧二恶英阻滞技术已在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得到示范应用。已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研究方向: 

POPs环境行为与污染控制 

招生方向: 

POPs环境行为与污染控制,欢迎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学生报考 

专家类别: 

研究员 

职务: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社会任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监事,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毒理学会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合作项目:“全球POPs监测与成效评估关键技术与方法”(2014.01-2018.12)

国家973项目:“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区域特征、环境风险与控制原理”(2015.01-2019.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典型工业过程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成机制与控制原理” (2011.01-2014.12) 

获奖及荣誉: 

1. 2011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 2013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排名第二) http://sourcedb.rcees.cas.cn/zw/zjrck/200906/t20090612_1038278.html



参考资料

[1] 中国化学会拟推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公示https://www.chemsoc.org.cn/notice/a3955.html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