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医药创新先畅通“新药上市”路

来源:《民生周刊》   记者 畅婉洁   2021-04-28
导读:“作为制药企业,我们应该更加奋发图强。我们制药企业应该勇担主体责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持续为我们中国的老百姓研发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的高品质国产好药,让大众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美好。”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说。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后,各个国家分别展开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这是一场科技的竞赛,也是各个国家技术水平的竞赛。

“作为制药企业,我们应该更加奋发图强。我们制药企业应该勇担主体责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持续为我们中国的老百姓研发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的高品质国产好药,让大众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美好。”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说。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 李燕

体系建设

李燕于1993年加入齐鲁制药,从车间一线员工做起,随后在不同的岗位上学习磨炼。两年后,齐鲁制药与意大利合作,成立了当时山东省医药行业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李燕全程参与了项目建设,“我很幸运参与其中,感受到了父辈们创业的精髓和行业发展的脉搏。”

2009年,李燕调任齐鲁制药总经理。“要想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李燕表示。

从车间一线员工到200亿规模企业的总裁,李燕走过了28年拼搏奋斗之路。如今,李燕已经带领齐鲁制药创造了引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其实能有今天的局面,是几代齐鲁人的努力。我的经历是齐鲁制药年青一代的缩影,我们站在父辈们的肩膀上。齐鲁制药是有根的。”李燕说。

在李燕的带领下,齐鲁制药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更为山东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齐鲁制药建有占地8626亩的十大生产基地,下设12家子公司,员工23000余人。齐鲁制药还积极开启地方产业链培育计划,优先采购济南本地产品和服务,助力中小企业“突出重围”。

医药强国

“在医药产品的研发道路上,国外先出发了太久。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还要去跟随、去模仿,然后才能伺机赶超。”李燕表示,这种“跟仿”路线也并不轻松。“仿制也要有深厚的技术来打底。就像登月一般,我们都看到了美国最早登上了月球,但是没人会把现成的技术甚至火箭给我们,想要实现还需要自己摸索。”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齐鲁制药作为实体经济企业,今年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科研攻关,加快在研的多肿瘤适应证、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乙肝治疗等重大疾病新药上市速度,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对新剂型、新疗法药物和对药品安全性、顺应性和疗效的需求,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国际的目标做出贡献。”李燕说。

李燕建议,要结合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把握好时间窗口,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顶层设计,加大高层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行业龙头,推动产业升级,早日建设医药强国。 

新的药品管理法采取了一系列提升医药创新的举措,但相较于国际先进国家,在进口药与国产创新药的审评时长上,我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李燕认为,应持续进行制度创新,优化流程,不断提高审评审批效率,把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满足患者急需。

“目前,生物制药链条上的高端研发和产业化所需要的关键仪器、设备、耗材等,均严重依赖进口,一旦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产的核心设备目前还无法替代。”李燕指出。她建议应加大重点设备、物料国产化扶持力度。为规避未来产业竞争风险,建议国家要前瞻性布局,大力推动短板技术突破和首台套设备发展,打造一批掌握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和设备、仪器制造公司,做好“强链”“延链”“补链”,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高质量发展

当前,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紧紧把握生物科技作为引领下一轮产业革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定位,抢夺生物经济发展主动权已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共识。

医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也应做好“十四五”规划。尽快打通新药立项、审批、生产、使用全部环节,显得尤为迫切。“进一步理顺从新药上市到药品临床使用的中间环节,大力简化创新药品进院流程,优化药占比、处方金额限制等措施,确保患者最大程度享受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李燕说。

李燕建议,应给予创新药合理的溢价,让创新医药产业能获得合理回报,鼓励企业想创新、真创新,创新产品卖得出、能赢利,快速实现市场价值,形成创新的良性循环。

“应强化以‘新药上市’为核心的医药创新。”李燕说,政府应长期持续投入科研经费,加大基础研究在研发总投入中的比例。完善生物医药研究管理与统筹体系,确保医学研究的先进性、高效性。突破成果转化瓶颈,探索设立国家转化科学促进中心,搭建基础医学到临床研究的转化桥梁。

李燕认为,各行各业都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使命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不断开发出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药物尤其是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http://www.msweekly.com/show.html?id=129311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