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4位!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获奖者名单

来源:中国化学会      2022-05-11
导读:经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大连理工大学樊江莉等4位青年化学家“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关于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的授奖决定

根据《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条例》,中国化学会于2021年8月启动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经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大连理工大学樊江莉等4位青年化学家“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中国化学会和合作单位-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谨向获奖者及其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

 

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获奖者名单

(按姓名拼音排序)

姓  名

性  别

单  位

樊江莉

大连理工大学

李  峰

吉林大学

邢华斌

浙江大学

朱守非

南开大学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是由中国化学会和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01年共同设立的学术奖励。旨在奖励从事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及有机合成、表面及胶体化学、生物工程(农作物保护剂、饲料添加剂),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励每两年为一届,每届期奖励不超过4人。截止至2021年,共授予44位获奖者。

根据工作安排,2021年度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延迟启动及评审,于去年8-10月完成推荐与申请工作,后续历时数月开展评审工作。将于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期间举办颁奖典礼,为获奖者颁发奖金和奖励证书。

更多关于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信息及历届获奖人名单,可查询https://www.chemsoc.org.cn/Awards/Home/p2

 

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获奖者介绍

 

樊江莉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授奖理由:聚焦染料激发态释能调控,创制荧光功能诊疗染料,为我国体外血液诊断领域从被垄断发展成为国际领先作出贡献。

科研工作介绍: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系统,作为临床血液检测的基础设备,曾被列在“中国尚未掌控的核心技术清单”。其关键难点,是开发具有血液细胞分类选择性的荧光成像染料。樊江莉教授围绕靶向性染料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提出了增强型光诱导分子内电子转移机理,发展了依据其自由能变化实现荧光响应的染料分子设计方法;创制了细胞内肿瘤标志物、核酸等系列荧光识别染料,优化其稳定性、在细胞中的渗透扩散性和亚细胞器定位性等,发展出系列性能优异的荧光染料,用于创制高性能“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系统”,为我国在该领域从被垄断发展成为国际领先做出了贡献。近期继续在医工交叉领域开展“靶向性光驱动功能染料及其应用”研究。提出并验证Ⅲ型光敏剂概念,用于靶向光动力治疗。

 

李峰 教授

吉林大学

授奖理由:提出并验证双线态激子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新概念,开辟自由基开壳分子电致发光新领域。

科研工作介绍:现代照明和显示技术的基础是电致发光现象,其发光机理只有无机发光二极管(LED)的带间跃迁模型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激子跃迁模型。在化学和材料学家的努力下,虽然已报道了不计其数的有机发光材料,但其电致发光方式归纳起来只有单线态激子发光和三线态激子发光两种。李峰教授2015年首次报道了双线态激子的电致发光,其发光来源于自由基分子(开壳分子),突破了传统闭壳分子的限制,通过持续优化材料和器件,器件内量子效率接近100%。李峰教授在双线态激子电致发光方面的源头创新为光化学教科书中描述激子跃迁的雅布隆斯基(Jablonski)图补充了双线态发光的光物理过程,颠覆了传统对自由基不能发光的认知,为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开辟了双线态激子发光的新方向。

 

邢华斌 教授

浙江大学

授奖理由:聚焦离子功能化材料性质调控、选择性识别强化研究,发展多项结构相似物分离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

科研工作介绍:结构相似物的选择性分离是化学工程领域的重大需求和技术挑战,也是(超)高纯化学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邢华斌教授致力于离子功能化材料性质调控、选择性识别强化与结构相似物分离方法研究。提出了离子杂化多孔材料分离碳氢化合物的方法,通过孔结构和孔化学的调控实现了结构相似烯烃、炔烃和烃类异构体的选择性分离,为高纯度碳氢化合物制备提供基础;合作发展了天然活性同系物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实现高纯同系物单体的规模生产,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朱守非 教授

南开大学

授奖理由:开辟催化氢转移新方向,建立氢转移新反应和新策略,带动氢转移研究进展。

科研工作介绍:朱守非教授从氢转移控制这一独特视角,集成研究了三类重要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提出“手性质子梭催化剂”概念,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质子转移反应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解决了长期困扰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难题,为α-氨基酸等重要手性砌块提供了高效合成方法,被誉为“催化组合拳”,引发系列相关研究。发现了催化卡宾对硼氢键插入新反应,成为新一代碳-硼成键反应,将金属卡宾化学和有机硼化学连接起来,显著拓展了有机硼结构多样性合成空间,被拓展用于生物催化等领域,并引发众多跟进研究。发展了多种新型开壳层铁催化剂,在多种氢转移反应中表现出不可替代性,发现铁催化剂的自旋态效应,被多个课题组借鉴。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