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专访84岁北京大学教授周公度 “我的状告书没有白写”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公众号|化学加      2015-12-02
导读:法兰琳卡15秒的广告中,“我们恨化学”的广告词被连续重复了三次。这样的表现手法,被周公度定义为“反科学”,并质疑中央电视台未起到监督责任,任由其误导消费者。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为何要和一则广告“较真”?本报专访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周公度。
2015年11月25日,北京大学退休教授周公度的一纸“状告CCTV-8”,让化妆品品牌法兰琳卡和中央电视台,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争议源于法兰琳卡的一则广告——15秒的广告中,“我们恨化学”的广告词被连续重复了三次。这样的表现手法,被周公度定义为“反科学”,并质疑中央电视台未起到监督责任,任由其误导消费者。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为何要和一则广告“较真”?本报专访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周公度。


“我们恨化学”,是误导消费者

能够注意到法兰琳卡的广告,只是偶然的机会。业已退休的周公度教授,还是在观看电视剧时,发现了这则15秒的广告。视频中,著名歌手梁静茹在一片灰色的烟雾中,不断重复着“我们恨化学”,并流下了一行清泪。11月18日,再次看到该广告的周公度,决定“得写点什么了”。在一张A4纸上,周公度写下了“状告CCTV-8”,痛斥该广告“是一则反科学、破坏化学教育的坏广告,应立即停播”;同时质疑央视未起到相关的监督筛选责任。

北京晚报作为一名化学专家,您为什么会对一则广告这么认真?

周公度:看到这个广告后,我觉得广告的内容误导性非常大,所以手写了一份“状告CCTV-8”,交到了系里(指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学院),希望通过系里的工作人员交给央视。同时我希望转交给央视的,还有一本我写的《化学是什么》。

我最开始的初衷,主要有两点。一是这则广告是反科学的。我们现在许多人,对化学并不了解,甚至从中学教育以后,就不会再接触化学。所以对于化学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化学就是污染,就是有毒有害。这则广告利用了这种误区,不断地说“我们恨化学”,传达一种错误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从这个角度,我说它是反科学的,是破坏化学教育的,是一个坏的广告,并不是扣大帽子。此外,我认为作为官方媒体,不应该允许这样一个坏的广告播出。

北京晚报:“状告CCTV”的文字被发布到网上后,您收到什么样的反馈?

周公度:我这个事情被报道出来后,已经收到许多回复,国内国外都有,大多是支持我的。可以算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吧,我看到从21号起,这个广告已经停播了,还是很自豪的,至少“状告书”没有白写。

“状告”央视,并不是因为我的知识比人家多

11月22日,法兰琳卡在其官方微博中做出回复,表示“创意广告引起了部分观众的困扰……我们深表歉意。”

回复文中,除承认“化学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不可能被任何人妖魔化的,我们无任何用意去妖魔化化学基础学科”外,再次用较大篇幅重申其品牌的“天然、安全”。这样的回复,被网友质疑为没有诚意。实际上,将“天然”、“非化学”等作为卖点的产品并不在少数。亦早有人质疑此类表述缺乏科学性,只为迎合消费者爱好。

北京晚报:您的状告书为何要把中央电视台作为主要质疑对象?

周公度:从目前看,这个广告应该已经播放了很长时间了,而且是在中央电视台这种媒体上播放,那影响的可能就是十几亿人。作为一个官方的宣传机构,是不是也要对广告的内容有监督的责任?我觉得作为中央电视台,面对十三亿人口播放这样的广告是很不合适的。

我的信中也提到了,做文宣工作的人员要学一点化学科学知识,要起到把关的作用。至于企业为何要用这样的宣传手法,我觉得没有必要揣摩人家是不是“别有用心”,为了扩大销售量,可以留给公众去评论。

北京晚报:也有观点认为,既然要求公众了解化学、喜欢化学,那公众也就有自由“恨化学”。

周公度:如果“恨化学”只是你个人的行为和观点,那确实是个人的自由。但我质疑的是,一个官方机构为何要播放这类广告,这种广告的表述超出了一个界限,两个问题不应该混淆。

而且如果广告中宣称有些化学品是有毒的,你说你“痛恨有毒的化学品”,我也认同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有“状告”。所谓“状告”,我想就是监督的意思,并不是因为我的知识比人家多,而是我有这个胆量、这个想法,去“状告”央视,每一个公民都有这样的权利和义务。

为什么美国一片药能卖几千上万元?差距就在化学上

与状告书一同提交的《化学是什么》,是一本由周公度撰写的科普书籍。图书出版时,恰逢“国际化学年”,图书的后记里,一再提及化学学科的重要性。而作为毕生从事化学研究的学者,周公度坦言中国化学研究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更禁不住“妖魔化”。

北京晚报:这次事件之后,您希望公众对于化学的认识有什么样的改变?

周公度:我希望这件事可以作为一个契机,向公众传达正确的化学理念。希望大家明白,化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化学和化学品不是一个概念,更不能与有毒化学品划等号。人们的生活需要化学事业的发展,而且发展化学事业不等于污染,更好的发展化学事业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

我曾提到,联合国确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当时,化学年的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其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化学的认识,增加公众对化学的欣赏和了解,提高年轻人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对化学未来发展的热情,彰显化学对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而且老实说,相对于其他学科,我们国家的化学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什么美国的一片药,能卖几千元上万元?差距就在化学上。先进技术的研究,也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人家一片药,你得生产多少大白菜才能换回来?因此我们的化学研究必须要前进,同时公众被误导的危害更大。

反科学,一直在我们身边

实际上,我们的身边一直不缺乏“反科学”或者“伪科学”概念的广告。尤其在公众崇尚天然、畏惧新科技的大背景下,许多商家甚至会利用公众需求,量身定做“伪科学”产品。

防辐射服

由于对“辐射”这一概念的错误认识,公众对“辐射恐惧”逐渐加深,这也让商家有机可乘,创造出许多“防辐射产品” 。“防辐射产品”中,防辐射服可谓深入人心,甚至成为孕妇人手一件的“神器”。至今许多广告中,都会宣传防辐射服对于孕妇本人和腹中胎儿的保护作用。然而目前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并没有证据证明日常接触的电磁辐射会对人群造成任何健康危害,辐射无处不在,但强度远远小于安全标准的限制。与此同时,防辐射产品也并不能真正起到防辐射的作用。

非转基因“花生油”

近年来,公众对于转基因作物、产品的安全性质疑日益加深。在此背景下,许多商家“反其道而行”,通过标注“非转基因”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许多标注“非转基因”的产品,并没有对应的“转基因”产品。如市面上最常见的“非转基因花生油”、“非转基因葵花籽油”,由于并不存在转基因花生或葵花籽,这样的标注,实际只是别有用心的“多此一举”。

对于这种故意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国家也做出了明确的禁令: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做加工原料、未批准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禁止使用非转基因广告词,也禁止使用“非转基因”更健康、更安全等误导性广告词。

“酵素”面膜

在众多舶来的伪科学健康概念中,“酵素”最受欢迎,由明星代言的“酵素”面膜也堂而皇之登上了电视荧屏。

然而,“酵素”只是酶在日语里的写法——“酶”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市面上的产品往往宣称“水果酵素”、“蔬果酵素”等,并没有指出其中到底是哪一种酶。与此同时,“酵素”产品利用“吃什么补什么”的公众认识误区,大肆宣扬“酵素”产品的保健功效,缺乏实际的科学根据。我国对于保健品的相关法规,也明确规定了保健品不能宣传疗效。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2015-11-27),化学加编辑

官微 化学加 2015-11-27发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