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唐孝炎院士、王文兴院士荣获“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来源:化学加      2022-08-05
导读:7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哈尔滨举行。在大会首日的开幕式上,举行了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表彰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孝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王文兴教授被授予“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image.png

image.png

唐孝炎院士


唐孝炎院士1932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太仓,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孝炎院士于1972年领导开创了我国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是我国大气环境化学研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五十年来,围绕着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和挑战,她带领着北京大学大气环境化学团队在大气臭氧、酸雨、大气细颗粒物化学以及臭氧层保护等方面作出诸多具有开拓性、引领性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和政策支撑。

她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

她组织在酸雨输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剂的研究方面开展工作,相关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到关键作用。

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她在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形成及对城市大气污染的作用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大气复合污染”的科学概念,这一科学思想更成为日后大气污染研究的核心。在此之后,她仍不断拓展大气环境化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新领域,更为北京奥运、广州亚运等国家重要赛会的空气质量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履约工作,尤其是在维也纳臭氧层保护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约过程中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主持编写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获得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她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90年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4年获国家环保总局第二届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2005年获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平流层臭氧保护奖;同年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维也纳公约20周年贡献奖。

唐孝炎院士热爱科研,但她更看重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五十年来,她将一片丹心融入培桃育李,率先开设了《环境概论》、《三废治理》、《环境化学》和《大气环境化学》等一系列环境课程,为中国环境科学的科研、管理和教学培养了学术带头人和骨干。1990年出版的《大气环境化学》教科书,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08年,彼时已76岁的唐孝炎依然心系青年学生,为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了《环境问题》课程。她说:“我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做了老师。”

唐孝炎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在环境化学领域辛勤耕耘,为推动我国环境关键问题研究、政府重大环境决策以及环境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已至耄耋年岁的她,对环境化学的热爱依然不减,仍不断探索着新的领域,她在获奖感言中如是说道——

粗略一算,我从事环境化学方面的工作已经四十余年了,但对它还是热爱不减。

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我做实验和野外考察这些事情了,所以现在更喜欢和年轻人一起交流,以此获得更前沿的资讯。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依然希望尽我所能做更多的事情。目前《大气环境化学》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两本教材的改编再版,也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有序进行中。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形成更强大的创造力,开拓进取,探索创新,把环境事业做的更好!

image.png
王文兴院士
王文兴,1927年生,祖籍山东临沂,后迁居安徽萧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化学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顾问。
1952年山东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国家统一分配到化工部化工研究院物化室,从事催化研究,同时筹建工业催化研究室。期间先后被送到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班进修物理化学和前苏联卡尔波夫物理化学研究所进修催化动力学。1963年在兰州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催化会议上作报告;建成了化工部第一个工业催化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工业催化》专著,翻译出版了俄文《碳氢化合物多相催化氧化》;组织翻译并校对由日本著名催化学者田部浩主编的《催化剂手册》。
1966年,因国家需要被调到西北三线负责建设一个研究所。
1973年,国家组织11人组成的环境考察团赴英国考察一个月,他和其中一人来自科研单位,这是他科研生涯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从此转向环境领域。
1976年被调到天津市环保局工作,针对煤烟型大气污染,负责与中科院地理所合作组织了国家项目《天津市大气污染遥感研究》,与南开大学合作《天津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综合防治研究》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和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负责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地方环境科学学会“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并当选为理事长。
1980年3月,被调到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筹建工作,并负责大气环境研究建设。在近二十年里,他与高校、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和环保系统各单位合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多个国家重点和攻关项目:1985年“兰州大气光化学烟雾污染与控制对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沈阳、太原煤烟型大气污染国家‘六五’环境容量与综合观测研究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大气酸沉降(酸雨)国家重点项目和连续十年两个攻关项目分别获得1990年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等奖,后者是环境领域首个一等奖,维持多年唯一。酸雨研究成果为国家控制酸雨污染提供了可靠的科学基础,解决了我国最大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避免了欧美曾发生的森林衰亡、鱼虾绝迹等严重的生态灾难和重大经济损失。在世界三大酸雨区中,中国酸雨成功控制所用时间最短、酸雨危害最小、中国酸雨科研耗资最少。
2003年在山东大学创建了直属学校的环境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将量子化学计算引入到环境化学领域,在ES&T上连续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1-4届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主编,曾任美国ENVIRONMENT RESEARCH副主编,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大气科学及其空气质量应用会议(ASAAQ)组织委员(1985-2016)。
主要荣誉奖项:1989年全国环境保护事业先进工作者奖;1996年国家环保局颁发“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获首届“环境科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5年获ASAAQ特别贡献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介绍

为奖励环境化学科研人员所做出的学术成就和突出贡献,鼓舞学界同仁,促进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设立“环境化学杰出成就奖”,如获奖人年满75岁,则奖励名称为“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这一奖项授予在环境化学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做出长期系统的贡献、取得原始创新性或创造性成果;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合污染控制重大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在国际化学研究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人员。
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与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召开年同步),每次评选1-2人。候选人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推荐提名产生。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决议后,最终产生当届获奖者。

来源:SDU环研院青年、北大环院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