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AM:基于无重金属量子点的高效短波红外发光二极管

来源:化学加原创      2022-09-28
导读: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陈致匡(Zhi-Kuang Tan)教授团队在制备基于无重金属量子点的高效短波红外发光二极管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Short-Wave Infrared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Heavy-Metal-Free Quantum Dot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该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无重金属砷化铟(InAs)的核壳胶体量子点(CQD)的高效短波红外(SWIR)发光二极管(LED)。在LED的设计中,作者在器件的电子注入层中引入了空穴传输材料(聚乙烯咔唑,PVK),从而使器件的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最终实现了具有1006 nm发射的13.3%的高外量子效率(EQE)。单载流子器件和光学数据表明,CQD层与电子注入层ZnO材料的电子耦合不但缓解了发光淬灭的问题,而且还改善了电荷平衡。这项工作目前是基于无重金属原子溶液法制备SWIR二极管的最高EQE数值,有望被应用到新兴消费电子技术中。

由于溶液法制备SWIR LEDs具有价格低廉和易集成等特点,因而在健康监测、生物医学成像、深度传感、夜视和光学通信等技术领域引起了化学家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铅硫 (PbS, PbSe) CQDs具有可调的发射波长以及在1000-1700 nm波长范围内的高光致量子效率(PLQE),目前溶液法制备的SWIR LEDs大多都是基于此类材料。相比较而言,有机半导体材料和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一般发射波长较短。特别是砷化铟(InAs)CQDs,其光致发光波长可以达到700-1450 nm,是非常理想的SWIR材料。此外,InAs CQDs还能够在波长1000 nm以上保持>50%的高PLQE,与铅硫CQDs相当。然而,目前已报道的基于InAs CQDs的SWIR LEDs的EQE仍然不高。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基于InAs CQDs的SWIR LEDs的性能仍然落后于铅硫化合物的同类产品。本文中,作者报道了基于In(Zn)As-In(Zn)P-GaP-ZnS CQDs材料的高性能SWIR LEDs。通过对In(Zn)内核连续包覆宽带隙的(Zn)P、GaP和ZnS壳层,CQDs的PLQE达到了73%。在合成In(Zn)内核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前体化学物质的用量和反应温度,最终实现了从925 nm到1025 nm的光谱可调。作者利用溶液法制备的器件结构还实现了高效的SWIR发射且器件的EQE高达13.3%。

图片1.png

Figure 1. n(Zn)As-In(Zn)P-GaP-ZnS胶体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图片来源:Adv. Mater.

实验中,作者首先合成了晶格参数逐层减小的In(Zn)As-In(Zn)P-GaP-ZnS CQDs(Figure 1a)。Figure 1b显示随着壳层的逐渐生长,CQDs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变化。在In(Zn)P壳层生长过程中,发射光谱发生了从870 nm到980 nm的显著红移。此外,n(Zn)As-In(Zn)P-GaP-ZnS CQDs的溶液在405 nm连续光照射2 h的条件下光强度仅下降10%,展现出良好的光学稳定性(Figure 1c)。从TEM照片中来看(Figure 1d),n(Zn)As-In(Zn)P-GaP-ZnS CQDs为不规则形貌,平均尺寸为4.6 nm。高分辨TEM图显示其晶格条纹为0.34 nm,对应于InP的(111)面。为了更好地理解CQDs的组成,作者还分别将In(Zn)As内核、In(Zn)As-In(Zn)P、In(Zn)As-In(Zn)P-GaP和In(Zn)As-In(Zn)P-GaP-ZnS进行了粉末XRD数据对照实验(Figure 1e)。实验结果表明最高强度峰从属于闪锌矿结构中的(111)、(220)和(311)面。随着In(Zn)P壳层的生长,CQDs的晶格常数逐渐变小,具有 InP材料的特征,因此在2θ角度上有明显的移动。用GaP和ZnS壳层包覆后,由于其壳层较薄,衍射峰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图片2.png

Figure 2.  PVK为中间层的短波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和性能(图片来源:Adv. Mater.

利用高亮度的InAs CQDs,作者设计并制备了ITO/ZnO/PVK/PEIE/CQDs/Poly-TPD/MoO3/Ag结构的LEDs器件(Figure 2a),各层的能级示意图如Figure 2b所示。器件的电致发光位置在1006 nm处,半高峰宽(FWHM)为124 nm(Figure 2c)。数据表明器件具有非常低的0.6 V的开启电压,在1006 nm处的EQE达到了13.3%,平均EQE也可以达到11.5%。(Figure 2d-f)。同时,根据公式可以推算出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超过10%(Figure 2g)。作者还测试了器件在连续运行20 h后EQE数值仍可以稳定在85%(Figure 2h)。

图片3.png

Figure 3. 有无PVK中间层的器件性能对比(图片来源:Adv. Mater.

Figure 3a表示有无PVK中间层的器件EQE的对比,电流-电压数据曲线表明PVK层可有效提高器件性能(Figure 3b)。另外,作者还制备了纯空穴ITO/CQDs/Poly-TPD/MoO3/Ag结构的器件和纯电子ITO/ZnO/PEIE/CQDs/LiF/Ag结构的器件,并将二者与ITO/ZnO/PEIE/CQDs/LiF/Ag器件结构的电流-电压曲线数据进行对比(Figure 3c),从而说明PVK作为电子阻挡层可以有效降低电流密度。接下来,为了评估PVK中间层对CQDs光学性能的影响,作者比较了沉积在ZnO/PEIE和ZnO/PVK/PEIE表面上的CQDs的稳态发射光谱。如Figure 3d所示,引入PVK中间层后的光致发光强度提高了约50%。同时,PVK夹层的引入也增加了光致发光寿命,抑制了非辐射复合。实验结果表明,PVK有助于降低CQDs和ZnO之间电子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了发光淬灭,使得LEDs的电致发光效率得到提高。

总结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陈致匡(Zhi-Kuang Tan)教授团队制备了基于无重金属量子点的短波红外(1300 nm)发光二极管,其EQE可高达13.3%。通过在器件结构中的电子注入层中插入具有空穴传输性质的半导体材料,保证了器件良好的发光行为的同时又促进了电荷平衡。该研究为溶液法制备短波红外发光二极管提供了新思路,有望应用于深度感知和健康监测等技术领域。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